从泰拳到太极拳:西人体育老师从太极训练中获得“平静与愉悦”

Joel playing TaiChi (8).png

Joel Octigan正在舞太极剑。 Source: SBS / Lorien Chen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他曾是一名职业拳击手,但如今却从太极拳中寻找到了心灵的平静。毫无华裔背景的澳人因何与中华太极文化结缘?


在2023年墨尔本博士山新春嘉年华的集体太极扇表演中,一张白人面孔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但见他动作纯熟沉稳、神态气定神闲,超高完成度的演出博得了满堂喝彩。

这位演出中被华人环绕的唯一西人名叫Joel Octigan,目前在墨尔本某公立中学担任体育老师。

他对SBS普通话说,自己十分享受太极之美,也从练习太极拳中收获了“平静与愉悦”。
Joel playing TaiChi (2).png
Joel在博士山新春嘉年华上表演太极扇。 Source: SBS / Lorien Chen

奶爸带娃 意外与太极结缘

热爱运动并以此为业的Joel,此前曾经是一名泰拳选手,“也打过职业比赛”。

谈及与太极结缘的契机,他表示,一切都是因为在博士山公园带娃。

Joel的太太周五到周日需要工作,于是这几天带娃的任务就落在了这位奶爸的肩上。他时常在上午带着孩子来博士山公园玩耍,而在此固定训练的博士山太极队引起了他的注意。

他说:“我就自然而然地看他们练,然后就在心中琢磨这些动作,后来会在他们队伍后面跟着做这个、做那个。”
MicrosoftTeams-image (3).png
Joel和儿子Jonathan。正因周末带娃,Joel才会遇到博士山太极队,与太极拳结缘。 Source: SBS / Yuye Lu
就这么跟练数月后,一名太极队成员邀请Joel正式加入,他欣然答应了。

虽然Joel完全不会说中文,但他觉得语言不通对自己来说不算什么挑战,恰恰相反,自己挺享受这种“话不多说直接练”的状态。

“我在学校当老师,整天都在说话,说得太多了,然后带娃的时候,我也说很多话。在太极队,我不需要和任何人说话,反正也不会讲中文,”他笑谈。

“但另一方面,我还是挺想探索、了解更多(中国)文化的。”

博士山太极队的其他成员对Joel的加入都表示欢迎,并对他短短数月的练习成果称赞不已。

太极队创始人王建军女士说:“就是在这里首屈一指的。在我们这个队里边来说,特别是在外国友人中间,他是属于Number One啊。”
MicrosoftTeams-image (9).png
王女士教Joel舞太极剑。 Source: SBS / Yuye Lu

太极像是一种“动态冥想”

泰拳与太极之间的差异极大,由快到慢、由直接发力到“以柔克刚”,曾经的拳击手Joel评价自己仍是太极“新手”。

他说:“我觉得我已经相当快地掌握了动作,但姿势却不对。真正的内行人看到我就会说,‘好吧,他还不是一个大师’。”
MicrosoftTeams-image (8).png
Joel练习太极拳时,Jonathan会紧紧跟着他。太极队的成员们都对Jonathan非常熟悉,会帮Joel一起照看孩子。 Source: SBS / Yuye Lu
练习数月,他逐渐感受到太极拳更注重的是“精神层面”。

“很多人看到太极拳就觉得,它动作这么慢,好像是一种老年人的运动。但对我来说,我认为(锻炼的)是精神层面或心态方面。”

“这很像是瑜伽、冥想或是正念,我会把太极描述为‘动态冥想’,同时有武术的元素,还有一些舞蹈元素。”

他表示,与其它锻炼形式相比,太极“明显速度比较慢,但你需要关注更多内心层面,注意动作和姿势,并调整好你的呼吸”。

Joel将太极与瑜伽相较,认为二者都属于“慢运动”且均需平衡且同时关注身与心。从健身的角度来看,练习太极需要“平衡协调能力和肌肉耐力”,同时还需要集中注意力,让身心共同得到训练。
此时,语言不通反而给他带来了内心的平静。

“我很喜欢练太极给我带来的正念方面的锻炼。当我来到这里时,即使我是在带娃,但这对我来说可以说是真正的休息、放松,因为在这里我没有要跟任何人交谈的压力。”

“给太极一个机会”

爱上太极后,Joel也希望更多人加入练习太极的行列:“听起来有点像老生常谈,但任何感兴趣的朋友真的只需要上手试一试。”

“特别是精神层面的锻炼效果。我想说,‘给它一个机会’,看看练太极之后你的感觉如何。”
DSC00296.JPG
博士山太极队大家庭。 Source: SBS / Yuye Lu
谈及太极的推广,他再次将这一运动与瑜伽作比。

“我喜欢把它比作有一点舞蹈元素的瑜伽。瑜伽现在是如此地商业化、如此地受欢迎,但可能二三十年前并不是这样的。我认为太极拳正在向这个方向发展。”

“我不知道这样对太极艺术是不是一件好事,但我认为我看到了它在某种程度上的潜力。”

“也许无法像瑜伽那样流行,但作为一种锻炼方式能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在学校和工作单位变得更受欢迎。”

王建军女士介绍说,博士山太极队创建之初成员不足十人,而如今规模壮大至近两百人,其中华人占比约50%,而毫无华裔背景的成员约占5%。

“华人华侨相对比例大一些。我们这里成员来来去去的,有些人搬家了、工作忙了就不来了,但起码有1%的没有华人血统的成员是一直在坚守,”王女士说。

“18、19年的时候,我们有印度的学员,还有德国的,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成员。所以我们中国的太极拳文化在这里发展,确实吸引了不少(各国的)朋友。”
MicrosoftTeams-image (7).png
王女士表示,博士山太极队中毫无华裔背景的成员约占5%左右。 Source: SBS / Yuye Lu
博士山太极队成员高勉说:“我非常喜欢他们来参加我们的(练习)队伍,我觉得中华文化在世界各地在发扬壮大。”

异国他乡练太极 聊解乡愁

周末上午固定的太极训练,不仅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太极文化,也逐渐成为许多新老移民的“心灵港湾”。

被成员们亲切地称为“徐师父”的徐山海老先生说:“我来到澳洲十几年了,在博士山打太极七年左右。这里大家都很和睦。”

“年纪大了练练太极,精神好些,也不容易跌倒、受伤。”
MicrosoftTeams-image (2).png
被成员们亲切地称为“徐师父”的徐山海老先生。 Source: SBS / Yuye Lu
太极队成员盖世伟对SBS普通话说:“我一开始来到澳洲、来到异国他乡,就是有一种孤单、寂寞(的感觉)。但来到这里以后,我们找到了共同语言,找到了我们熟悉的太极拳,就不感觉孤单、陌生了,这是我的一个切身感受。”

“我们原来都不曾相识,因为对太极有共同的这个爱好,所以大家走到了一起,都是很自愿自觉地来到这片场地……每天坚持晨练,已经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内容。”

他表示,“每一个民族都有它特色的一些传统文化”,太极文化在中国传承广、深受喜爱,他也希望更多人能够“了解太极文化,受益于太极给我们带来的健康和快乐”。

 (本文系SBS中文普通话节目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如需内容合作,请来函联系:chinese@sbs.com.au或mandarin.program@sbs.com.au)

欢迎下载应用程序SBS Audio,关注Mandarin。您也可以通过苹果播客、谷歌播客、Spotify等播客平台随时收听和下载SBS普通话音频故事。

请在关注SBS中文,了解更多澳洲新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