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淘宝都来澳洲了,本地电商路在何方?魏睿昊

过去的这个周末,淘宝正式登陆澳洲的消息,引发了华人圈的广泛关注。就在不少中文媒体纷纷对此报道的同时,上周本地英文媒体的一大焦点则是此前正式宣布进入澳洲的另一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马不停蹄地部署澳洲战略。(撰文:魏睿昊,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转载须经许可)

alibaba

alibaba Source: AAP

过去的这个周末,淘宝正式登陆澳洲的消息,引发了华人圈的广泛关注。7月28日,淘宝澳洲站正式启动,首先通过集运模式开放41个自提点向澳洲地区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淘宝购物。就在不少中文媒体纷纷对此报道的同时,上周本地英文媒体的一大焦点则是此前正式宣布进入澳洲的另一国际电商巨头——亚马逊也在马不停蹄地部署澳洲战略,并且在上周爆出在墨尔本东南区设立首个运营中心。

目前,亚马逊官方确认的澳洲分公司包括一个面积可能达到9.3万平方米的运营中心。根据亚马逊在求职网站发布的招聘信息,其在澳大利亚的首个运营中心预计落址于墨尔本的东南区Dandenong South(包括Aldi和Bunnings在内的不少大型零售商分销中心都在该片区)。此外悉尼的招聘也在进行,主要职位包括产品经理、人力资源经理和技术工程师等,悉尼可能成为其行政中心。

关注资本市场的朋友一定注意到,上周四全球首富一度易主。由于当天亚马逊股价大涨,按照当时的盘中价格计算,亚马逊CEO贝佐斯一度成为新的世界首富。

尽管首富的宝座只坐了几个小时,但也的确显示出亚马逊强劲的增长动能,以及投资者为之“买账”的态度。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地零售市场受到的冲击似乎愈发强劲,尤其是最容易受到影响的百货店、服装品牌、电子产品零售商以及形成直接竞争的本地电商都被市场看衰,股价纷纷大跌。那么这些国际巨头的进入到底意味着什么,本地企业还有多少生存空间呢?

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对本地市场的冲击主要来自亚马逊而非淘宝,因为虽然不少华人在购买习惯上会使用淘宝,但其在中国以外地区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与亚马逊并不属于同一个量级,这从淘宝这次选择的第一批自提点大都在墨尔本悉尼的核心华人聚居区可见一斑。而且从运营模式上来看,亚马逊更接近京东,以直营为主,仓储和物流直接进驻澳大利亚;而淘宝的模式与EBay类似,但并没有拓展澳洲本地线上店铺,而是提供了一个将商品从中国直接运输到澳洲的更便捷低价的渠道。因此从本质上来说,亚马逊是真正的进入了澳洲,而淘宝只是开辟了一个澳洲的进口配送终端。

本地电商的“市场保卫战”

对于国际大竞争者的进入,首先受影响的卖电子产品的电商。这些产品不太需要提前试用,参数清晰,并且本地的价格优势也不太明显。于此同时,澳大利亚零售商本身的竞争力并不强,近年来国际竞争对手的批量进入已带来了一波“倒闭潮”——比如已经不复存在的Dick Smith,经营艰难的The Good Guys等。

由于本土电商在价格方面,很难与亚马逊等国际对手进行竞争,必然只能通过“转型”才能够“曲线救国”。这个“转型”的核心是与亚马逊或者淘宝这样的竞争对手形成非常明显的差异化,这个差异化可以是产品上的,也可以是商业模式上的。

第一,    产品差异化简单来讲,就是去卖亚马逊不卖的东西。这包括普通电商进入比较困难的产品门类,比如由于消费习惯的特殊性,亚马逊并不卖家具,因此家具行业一般不会受到其冲击。又或者有特殊行业规则和地域壁垒的服务业,从最简单的电信、旅游服务到受严格监管的金融保险产品等,亚马逊涉及的都不多。

第二,    商业模式的差异化执行起来更加复杂,目前为止最可行的是将电商平台的模式重新转向自营品牌,通过品牌营销来保持客户粘性和增加收入。这一点本地电商Kogan的成功是最典型的例子,该公司在去年上市以后股价受到亚马逊进入的压制而一路走低,但最近显示其自营品牌的“Kogan Mobile”增长非常迅速,而且已经计划进入NBN和保险行业,推动股价大涨。事实上Kogan同时做到了产品线和商业模式的转型,彻底摆脱了亚马逊的阴影。

因此,像亚马逊这样的大型线上零售商的进入对澳洲市场的冲击必然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亚马逊所到之处,所有零售行业全部关门,这在亚马逊已经占有的主要北半球市场也没有发生。对于本地商家来说,怎么进行差异化经营,不把自己放在与国际巨头直接竞争的市场定位上是未来生存的首要法则。而对消费者来说,更低廉的商品价格显然是最受欢迎的了!(撰文:魏睿昊,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转载须经许可)
sbs mandarin social
Source: sbs mandarin



分享
Published 3 August 2017 11:35am
Updated 24 August 2017 1:52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