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中国的未来——杨恒均

Night view of skyscraper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Central along the Victoria Harbor in Hong Kong, China, 17 April 2017.

Night view of skyscrapers and high-rise buildings in Central along the Victoria Harbor in Hong Kong, China, 17 April 2017. Source: AAP

下载SBS Audio应用程序

其他收听方式

杨恒均在1992年曾被中国政府派到香港工作,过去20年来更是在各地和香港之间多次往来,并曾住在香港。 20多年来,香港在他心目中有什么变化?在他看来,香港本地居民的日常生活状态与回归前有什么差别?郭文贵爆料说有香港官员议员卖港求荣,香港会变成臭港,杨恒均又有何评论呢? 本台记者刘俊杰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知名时事评论家,网络作家和学者杨恒均先生。他首先回顾了他第一次到香港时的难忘经历。


杨恒均先生表示,1992年,他是带着愤青式的“战斗”心态去香港工作的,在香港工作生活几年体验了当地的自由和法制之后,自己对香港的看法发生了巨大的改变。1997年,他身在香港并见证了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但也担忧他喜欢香港的部分在回归后会被改变。

杨先生从自己在香港的实际工作生活体验出发,认为香港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教育和文化等在20年来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他也举例说明中国内地对香港的影响也日益凸显。

针对郭文贵“爆料”说有香港官员议员卖港求荣,香港会变成臭港。杨恒均表示,一些官员或议员在“一国”框架下的行为没有问题,用“卖港求荣”有点过了。但是,如果抹杀“两制”是不可容忍的。

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时候,杨恒均曾撰文《魂断罗湖桥》,文中写到“坚决相信,无论中国走什么特色的道路,最终一定会以法治和自由、民主为终点,而在法治和自由(包括言论自由、结社和媒体的自由)方面,罗湖桥那一边的香港远远走在我们的前面,就是我们的楷模!我们不应该拉住她的后腿,而应该大踏步赶上去。”回顾这篇文章,他说,当时这是他的预防性的文章,表达了他的忧虑,希望有关各方可以看到。但是,他同时表示,香港这么多年来仍然是一个很美好的地方,没有本质的变化,并进行了举例说明。例如,20年前,内地人会花150万元左右通过各种渠道“办”香港身份到香港居住。如今,这个价格仍然没多大变化。香港也是世界公认的最自由的地区。

杨先生表示,他感觉到香港正在经历来自“庞大”的内地的压力,担心香港的自由度会受到影响。

他还担心内地媒体对香港的“妖魔化”会影响香港“灯塔”的地位。杨恒均说,来自内地曾在香港工作生活的一些官员“歪曲”了香港的“港独”言论和实际情况,实际上绝大多数香港人不关心这些问题。美国有很多州都有不少想独立的人,但这并不被认为是美国的特点,香港也是这样。
sbs mandarin social
Source: sbs mandarin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