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在澳洲有前途吗? 魏睿昊从共享单车进澳洲谈起

最近笔者在墨尔本街头突然看到了在中国一场红火的“小黄车”,再联系此前报道的共享单车进军英国,不由得感叹中国互联网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资本推动下行业扩张的速度。(作者:魏睿昊,转载须经许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Bike Sharing in Melbourne

Bike Sharing in Melbourne Source: SBS/ Aaron Wan

回望过去这几年,“共享经济”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创业大繁荣!有一些外媒评论文章甚至称,目前中国“一切都是可以共享的”,从雨伞、篮球到充电宝、自行车,再到匪夷所思的空调、豪车。那么共享经济的吸引力究竟在哪里,为何创业者纷纷涌入,共享经济真的值得投资吗?

首先,需要能辨识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经济”。共享经济的本质在于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或服务,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提供产品或服务,初衷是充分利用闲置资源,而非制造出更多资源用作租赁。但很遗憾现在很多所谓的“共享经济”,不过是嫁接了互联网思维的“租赁经济”。

就以最近出现的“共享宝马”为例,这些汽车是由一家共享汽车公司投放,公司号称将投放1500辆汽车,用户只需下载APP,注册并上传驾驶证,缴纳999元押金用于抵扣违章罚款和车费,就可扫描车身的二维码解锁车辆进行架势。

但在澳洲习惯了租车的朋友一定会想,这不就是租车吗?没错,这就是租车公司,不过是套上了“共享经济”的外衣,名号稍有改变,租赁的车型有所限制而已,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增强客户体验——比如不需要到固定地点取车还车和签署大量文件。

其次,并不是所有东西都适合共享。事实上,共享经济的突然大热并不是个例,创业和投资往往容易追随某一个“概念”,从之前的泛互联网经济——多为电商平台,到后来的医疗健康行业,再到非常火爆的人工智能和近两年的“共享经济”,都是如此。但光有概念并不能保证成功,商场如战场,初创企业更是如此,一窝蜂出现的新公司越多,死的也越多。
仍然以共享经济最热的“共享单车”为例,市场已经出现了两大“庄家”——摩拜单车和ofo,不过后续一些二线玩家成功获得融资让大量创业者纷纷入局。疯狂涌入的资本,让再渺茫的创业机会,看上去也拥有一片光明的前景。但最近几个月就已经不断有共享单车公司倒闭出局的消息传出——包括悟空单车、3Vbike等,不仅人去楼空,甚至有些押金也难以退回。因为这一市场正在渐渐趋向饱和,而且互联网为依托的企业由于地区和行业准入障碍很低,往往有着天然垄断,赢家通吃的特点,那些多余的创业者走向破败实属必然。

在大浪退去后,我们不妨重新思考下究竟什么样的“共享经济”才有前途,首先需要考虑的可能是以下两个核心因素:

第一,是否真的有市场需求?

一个好的项目应该是能发现和填补市场空缺,而非意欲“创造”市场空缺。比如新出现的“共享空调”就属于“毫无必要”类型的,共享空调每台押金3000元,每小时收费1元——电费自理。使用方面需要下载共享空调APP、注册下单之后由商家上门安装。按照一年使用5个月,每月20天、每天6小时来计算,一台空调回本需要5年的时间,这还不包括折旧、人工成本。更重要的是,像空调这种价格并不太高的必须家用电器,“共享”与“购买”相比,真的有优势吗?

第二,是否真能找到获取盈利的商业模式?

说起共享经济,不得不提“鼻祖”Uber(优步),虽然规模足够大、知名度也非常高,但其却被称为“一级市场中最大的科技泡沫”。尽管Uber的估值已接近700亿美元,但创立至今的8年中Uber一直处于“亏损”状态。2015年Uber未计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的亏损至少为20亿美元;2016年Uber亏损总额达到28亿美元。目前,公司正在逐渐把重心转向“无人驾驶”,似乎说明了其尚未确定一个合适的盈利模式。
UBER
Source: Bloomberg

图:优步2016下半年财务数字,(来源:Bloomberg)

反观另一个共享经济的“大佬”——Airbnb,虽然估值不及Uber的一半,但在2016年下半年已首次盈利,并有望在今年实现28亿美元的收入。其空置房屋的“共享”不仅带动了共享经济的大浪潮,更搭上了地产投资和旅游业发展的顺风车。较低的可变成本和足够大的市场,使得Airbnb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

当然,我们在评估一个“共享经济”项目时,还往往需要考虑其未来发展空间如何、评估相应的政策和监管风险以及潜在的开发新收入来源于方式等等其他因素。但以上这两条核心因素很可能决定了其商业模式究竟有没有存活的可能,千万不要被一个“共享”的名字遮蔽了双眼——当你想要享受便宜“租金”的时候,别人看重的可能是那一大笔押金。(作者:魏睿昊,转载须经许可。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台立场)
sbs mandarin social
Source: sbs mandarin

分享
Published 18 September 2017 11:55am
Updated 20 September 2017 1:11pm
By Julius Wei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