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百寶箱】假冒原住民藝術:文化滅絕

Aboriginal art

Source: NITV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原住民藝術是一個數百萬元的事業,但隨著原住民文化及藝術創作受到越來越受歡迎,假冒及售價低廉的「藝術品」亦隨之而增加。然而,文化盜竊對原住民事實上社群構成相當嚴重的威脅,因為部份原住民其實嚴重依賴售賣藝術品作為收入來源。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詳細講解。


隨著原住民文化及藝術創作受到越來越受歡迎,假冒及售價低廉的「藝術品」亦隨之而增加。然而,文化盜竊對原住民社群構成相當嚴重的威脅,因為部份原住民其實嚴重依賴售賣藝術品作為收入來源。

消費者組織「選擇」在本年較早前聯同SBS NITV節目「The Point」作出的,嘗試在市面上找出一個12吋由原住民藝術家所製作或塗色的回力標,或是一個持牌仿製者制作的仿製品亦可。期間,職員致電全國40間紀念品專賣店,當中有接近六成商舖能說出製作回力標的藝術家名稱或來源地,但大部份店舖卻未能證實有關商品是否由藝術家在本地親手繪製,抑或是在外地製作的仿製品。同時,「The Point」及「選擇」組織亦在雪梨街頭市集及紀念品店購入價值6至12元不等的回力標,其中部份產品標籤令人感到混亂。追查來源後,記者發現至少其中一款回力標,原產地為印尼。但假如要找到真正以人手製作的真品,卻需要前往雪梨La Perouse一個由原住民組織的「Blak Markets」市集,其中有一位原住民後裔多年來按照祖傳的製作方法、跟隨時代步伐加以改良,使用本地的木材、製作真正的傳統回力標、並以燃燒技術刻劃獨一無二的設計。
Glen Timbery working at the Blak Markets
Authentic artist Glen Timbery working at the Blak Markets in Sydney. Source: NITV
有見及此,聯邦國會一個聽證會經已檢閱或聽取數百人的意見,研究目前市面上出現的「偽冒」原住民及托勒斯島民工藝品的商品,數量究竟是否極之過量,因而需要引入新法例阻止製造及出售假冒藝術品的行為。其中部份建議,包括(一)修改澳洲消費者法例,全面禁止進口或銷售任何假冒或不真實的原住民藝術品;(二)引入標籤制度,讓消費者清楚知道其所購買的藝術品是屬於真貨抑或偽冒商品;(三)擴大原住民藝術守則(Indigenous Art Code)的適用範圍至所有接觸或買賣原住民藝術品、工藝品及商業產品的人士,而這個守則在業內被視為進行道德交易的最低要求。
根據目前法例,藝術家發現有人侵犯其藝術品的版權,便可向有關人士提出法律行動,但則需要著作人或藝術家自行提出。同時,假如有藝術品交易涉及誤導性、虛假、欺騙性陳述,例如有人出售一個聲稱是在本地製造但事實上是在中國製造的回力標,消費者權益機構便可以介入、採取法律行動。在英聯邦運動會開幕前夕,昆州公平交易廳經過巡查全州超過150個藝術館及售賣原住民藝術品的企業,確認懷疑其中12間零售商舖可能觸犯消費者法例,這些零售商舖都是以旅客為目標的紀念品專賣店。

想進一步了解假冒原住民藝術如何影響藝術家及原住民社區,可登入SBS On Demand重溫四月五日的「The Point」。

[videocard video="1193004611786"]
Top 5 things to look for when buying the real deal
Source: SBS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