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快得慢】林火災後重建不宜倉卒!

Destroyed buildings are seen in Cobargo, NSW, Wednesday, January 1, 2020. Several bushfire-ravaged communities in NSW have greeted the new year under immediate threat. (AAP Image/Sean Davey) NO ARCHIVING

Destroyed buildings in Cobargo, NSW. Source: AAP

下載 SBS Audio 應用程式

其他收聽方法

最近肆虐全國各地的山林大火燒毀無數土地及建築物,包括一間位於維州East Gippsland的小學。事後維州州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隨即表示將極速原址重建學校,但據報當地鄉村消防局隊長則反對重建。究竟這樣做有何不妥?余睿章在今集「時事百寶箱」為大家講解。


山林大火造成不少人無家可歸,大量企業由於遊客人數及消費減少而蒙受收入損失,令

但正如消防部門亦提及,山林大火的規模、威力及持續時間都正日益變得嚴重,而氣候變化亦將加劇林火在未來的威力,有學者認為,在重建房屋及設施的時候實在應採取更為謹慎及明智的策略。

新州的三名學者加延德蘭(Thayaparan Gajendran)副教授、蒙德金(Kim Maund)博士及蒙德馬克(Mark Maund)表示,在目前的氣候環境下,在相同地區重建相同建築物可能未能有效應對目前甚至將來面對的風險,導致社區或會繼續受到災難的威脅。

他們認為,適當的規劃能協助重新決定房屋、建築物及基礎設施的位置,從而有助減輕未來林火危機所造成的破壞。
首先,學者認為,我們不能急於在同一位置重建相同的建築物。當局應考慮這些容易發生火災的地區發生自然災害所可能造成的風險,包括灰燼襲擊、輻射傳熱、建築物的易燃物料及逃生路線是否安全等。

而若房屋及社區建築物(包括學校)所在的位置有太大的風險,可能再次在未來發生的林火中被燒毀,則應考慮其他選擇或應對計劃;包括更改土地用途,只容許有關區域興建低風險建築物(如僅可用作工業用途而非住宅用途),或收緊有關地段所興建建築物的防火要求。
Cobargo, NSW after bushfires tore through the town in December.
Source: AAP/ Sean Davey
在重建計劃開始前,規劃當局應就當地社區如何應對林火危機作出計劃,又或考慮盡早規定當地房屋、商店、辦公室等建築物所需要履行的更高防火標準。

甚或,規劃機構亦可利用已被燒毀的土地改建成公園或公路,令叢林及房屋能得到有效分隔。

與此同時,當局亦應考慮提高建築物的建築標準,例如使用耐火牆、使用更厚的玻璃及金屬屏障作為窗戶、耐燃屋頂、加設滅火水喉等,以保護建築物免受叢林大火的毀滅性影響。
除了建築物的物料及防火措施外,當局亦應重新考慮建築物的用途。

在發生火災的高風險地區,應選擇興建一些對人類生命及生計具有較低風險的建築物,如倉庫及輕工業建築物;當然,這些建築物的擁有人應意識到建築物及建築物內所存放物品可能因為山林大火而損失的風險。

相反,學校、老年護理設施、醫院等在大火期間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作支援的建築物,應遠離發生大火的高風險地區,而且建築標準亦應有所提高,並設有多條疏散路線。
High-risk areas could be used as parks. This could also increase the separation between vegetation and dwellings.
Source: Shutterstock
學者指出,近年發生火災的速度及嚴重程度均表明,未來發生災難時可能會有更少時間進行撤離,因此在高危地區重建建築物及房屋可能已不再合適。

在急於進行災後重建之前,規劃部門應重新檢視社區規劃建設的策略,以及各地消防部門提供的火災高風險地區位置圖,並讓消防部門參與社區規劃重建的過程。

除此以外,政府亦有必要制定一套全國性山林大火規劃政策,以有效應對各州邊界位置可能出現的林火風險,採取一致的策略統籌撤離居民的行動。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