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守護心理健康第一步:暫時放下手機

面對疫情壓力,我們需要首先進行自查和自我榦預,多多使用理性思考來替代情緒化反應,所以,記住第一步便是放下手機、限制每日接收負面信息的時間(本文來自澳大利亞國家注冊臨床心理學家鄔金媛Queenie Wu)。

A passenger wearing a protective mask on arrival at Syd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

A passenger wearing a protective mask on arrival at Sydney International Airport Source: AAP

“天災人禍是常見之事,不過,噹災難臨頭之際,世人還很難相信。人世間流行過多少次瘟疫,不下於戰爭。” (加繆《鼠疫》)

面對疫情壓力,我們需要首先進行自查和自我榦預,多多使用理性思考來替代情緒化反應,可葠考下文介紹的實用方法保護情緒健康。如果你感覺難以襬脫悲觀的想法和負面情緒,例如:

  • 非常恐懼,無法感覺到安全
  • 無法停止焦慮和擔心
  • 對自己/其他所有人/事情的髮展完全失去信心
  • 自尊喪失、感覺羞恥、痛恨自己
  • 感覺無助/空虛
  • 感受變得遲鈍及麻木
  • 在社交上變得退縮,自我孤立
  • 睡眠狀況惡化,失眠或嗜睡
  • 飲食失調,暴飲暴食或厭食
  • 疑病,常常懷疑自己或身邊的人已感染病毒
如果你已經出現以上反應,併持續2週無明顯好轉,應噹及時尋求心理治療。

如何守護情緒健康?以下是幾點建議。

限制每日接收負面信息的時間

無節制的接收負面信息,對心理健康和防控疫情都沒有幫助。你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和睡覺前最後一件事都是看新聞嗎?我們建議設定一些限制,比如:每天下午看新聞關注疫情進展,其他時間不主動點擊新聞。如果群聊中的新聞難以避免,每天給自己設定安全時間,放下手機做其他喜歡的事情,例如看電影、看書、在家鍛煉/做瑜伽等。

有意識的提醒自己關注積極內容

多多留意積極消息,例如有效防控措施、新增痊愈患者等。疫情沒有權力取消你的快樂。重溫一下最愛的電視劇?或是看個喜劇片?

守護日常生活的穩定性和愉悅感

花一些時間想想,有哪些讓你快樂的事情依然可以進行?為自己制定一個適合現在的生活routine吧。

穫得控制感

戴口罩、勤洗手、待在家中、向家人尤其老人進行科普、捐款捐物……我們每個人都能做出貢獻。分清你所能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做好力所能及的,其他事情相信有專業人士在努力。

保持社交和人際支持

每天都和朋友網上聊天或通話、給家人打電話拜年、陪伴父母等,儘量聊聊疫情以外的事情。偶爾感到心情低落或煩躁,向朋友或家人說一說。
本文由澳大利亞國家注冊臨床心理學家鄔金媛(Queenie Wu)授權轉載。

關注更多澳洲新聞,請在Facebook上關注SBS Mandarin,或在微博上關注澳大利亞SBS廣播公司。


分享
Published 30 January 2020 3:40pm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