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壇族裔太單一?智庫提倡設「非白人」配額

一份由本地智庫組織發表的新政策文件建議,澳洲政壇應提高族裔多元化。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and Liberal candidate for Chisholm Gladys Liu (L) at her campaign launch at the Box Hill Golf Club in Melbourne, Monday, April 15, 2019. (AAP Image/Mick Tsikas) NO ARCHIVING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and Liberal MP Gladys Liu at her campaign launch in Box Hill. Source: AAP

一份由智庫組織「中國事務」(China Matters )發表的新政策文件建議,各政黨應該引入配額,保證在一些有把握的選區裡面,有起碼20%的非白人候選人數目,以提高國會的族裔多元化。

該文件亦指出,由於公眾擔心受中國共產黨影響,澳洲華人在許多情況下都被禁止擔任領導職位。

而澳洲政壇的族裔多元化,大大落後於其他有同類政治體制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和新西蘭,但由於缺乏有關數據,仍不清楚實際情況有多嚴重。
Per Capita think tank research fellow Osmond Chiu.
Per Capita think tank research fellow Osmond Chiu. Source: SBS News
負責撰寫報告的 Osmond Chiu(譯音姓趙的分析員)向本台表示,提高政壇族裔多元的最大障礙是缺乏反映問題癥結的數據。「政黨普遍沒有收集有關族裔的資料,我們連證明自己代表性不足的數據也沒有。」

分析員趙先生指現屆聯邦政府議員裡,只有不足4%屬於非英裔或歐裔人士,相比起來加拿大有約15%,而英國及新西蘭有近10%。

在內閣中,只有懷亞特(Ken Wyatt)一位非英裔或歐裔代表。
然而,根據澳洲人權委員會的《領導改革》(Leading the Change)報告,澳洲人口中約有24%來自非歐裔背景,其中包括3%為澳洲原住民。

若要彌補這個現象,他建議引入一個起碼有20%非白人候選人的目標。他說:「實際上,我們必須訂立目標,因為若沒有目標,則無法推動變革,這是關乎改變公眾對政治族裔多元化的固有思想」。
Jieh-Yung Lo speaking at the last year's inaugural Asian-Australian Leadership Summit.
Jieh-Yung Lo speaking at the last year's inaugural Asian-Australian Leadership Summit. Source: Supplied
澳華作家兼表示,同意澳洲政壇存在「象徵主義」的問題,政黨一般讓文化和語言多元背景的候選人,但只限競逐沒有把握的上議院議席。
「長久以來,澳洲亞裔及澳洲華人,只被用作籌集競選經費的『流動提款機』和『搖錢樹』。」

羅介雍:讓華人社區感覺融入政壇

因反華情緒而意興闖珊、並退出政壇的羅介雍表示,同意引入提高政壇種族多元化的目標。

據報告數字顯示,澳洲亞裔佔非歐裔人士的約14.7%,當中具中國血統的人佔5.6%。羅介雍表示,雖然澳洲有龐大華人社區,但因擔心外國滲透勢力和與中國共產黨有連繫,令加入政壇的澳洲華人面臨重重障礙。
「澳洲華裔背景的議員能感受到,他們因華人身份受到嚴格注視,而非聚焦在他們的政績上」。

憶述澳洲華人議員曾在會議上屢遭指控做間諜的羅介雍表示,打撃外國干預的最佳方法,是確保澳洲華人社區感覺被融入政壇。

他說:「若將澳洲華人趕出政治系統,只會令他們更邊緣化,令他們更容易受到外國干預……我希望有一天能看見國會真正反映社群(種族多元性)」。

瀏覽更多最新時事資訊,請登上或訂閱


分享
Published 26 February 2020 11:00pm
Updated 12 August 2022 3:18pm
By Jojo Lee, Maani Truu, Jennifer Mok


Share this with family and friends